滲碳淬火導致心部鐵素體過多等常見缺陷問題與對策
問題一,心部鐵素體過多,使硬度不足
缺陷產生原因:
1.淬火溫度低
2.重新加熱淬火保溫時間不足,淬火冷速不夠
3.心部有未溶鐵素體
4.心部有奧氏體分解產物
對策:
1.按正常工藝重新加熱淬火
2.適當提高淬火溫度延長保溫時間
問題二,滲層出現大量殘余奧氏體
缺陷產生原因:
1.奧氏體較穩定,奧氏體中碳及合金元素的含量較高
2.回火不及時,奧氏體熱穩定化
3.回火后冷卻太慢
對策:
1.表面碳濃度不宜太高
2.降低直接淬火或重新加熱淬火溫度,控制心部鐵素體的≤3級
3.低溫回火后快冷
4.可以重新加熱淬火,冷處理,也可高溫回火后重新淬火
問題三,滲碳件開裂
缺陷產生原因:
1.冷卻速度過慢,組織轉變不均勻
2.合金鋼滲后空冷,在表層托氏體下面保留一層未轉變奧氏體在隨后冷卻或室溫放置時, 轉變成馬氏體,比容加大,出現拉應力
3.次淬火時,冷卻速度太快或工件形狀復雜]
4.材質含提高淬透性的微量元素(Mo、B)太多等
對策:
1.滲后減慢冷卻速度,使滲層在冷卻過程中完全共析轉變
2.滲后加快冷卻速度,得到馬氏體+殘余奧氏體。松弛內層組織轉變產生的拉應力
3.淬火開裂應減慢冷卻速度、含微量元素作工藝試驗,或提高淬火介質溫度
問題四,表面腐蝕和氧化
缺陷產生原因:
1.滲劑不純有水、硫和硫酸鹽
2.氣體滲碳爐漏氣固體滲碳時催滲劑在工件表面融化,液體滲碳后,工件表面粘有殘鹽
3.高溫出爐,空冷保護不夠
4.鹽爐校正不徹底,空氣爐無保護氣氛加熱,淬火后不及時清洗
5.零件表面不清潔
對策:
1.嚴格控制滲碳劑及鹽浴成分
2.經常檢查設備密封情況
3.對零件表面及時清理和清洗
4.嚴格執行工藝紀律
問題五,表面硬度低
缺陷產生原因:
1.表面碳濃度低
2.表面殘余奧氏體多
3.表面形成屈氏體組織
4.淬火溫度高,溶入奧氏體碳量多,淬火后形成大量殘余奧氏體
5.淬火加熱溫度低,溶入奧氏體的碳量不夠,淬火馬氏體含碳低
6.回火溫度過高
對策:
1.碳濃度低,可以補滲
2.殘余奧氏體多,可高溫回火后再加熱淬火
3.有托氏體組織,可以重新加熱淬火
4.嚴格熱處理工藝紀律
不銹鋼檢測儀器:高強度紫外線燈、鐵素體含量檢測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