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素體型、奧氏體型、馬氏體型和雙相不銹鋼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根據不銹鋼在室溫時的金相組織劃分,不銹鋼可分為四種類型:鐵素體型、奧氏體型、馬氏體型和雙相不銹鋼當低碳鋼被加熱到1550℉時,其組織從室溫時的鐵素體相轉變成奧氏體相。而冷卻時,低碳鋼組織又重新轉變成鐵素體。高溫時存在的奧氏體組織是非磁性的,而且相比室溫鐵素體組織其強度較小,韌性較好。不銹鋼中合金元素列表如下:
奧氏體不銹鋼通常稱為“Cr-Ni”型,馬氏體和鐵素體不銹鋼直接稱為“Cr”型。不銹鋼和填充金屬中的元素可分為奧氏體形成元素和鐵素體形成元素。主要的奧氏體形成元素有Ni、C、Mn和N,鐵素體形成元素有Cr、Si、Mo和Nb。調整元素含量可控制焊縫中的鐵素體含量。奧氏體型不銹鋼相比含Ni量低于5%的不銹鋼更容易焊接而且焊接質量更好。奧氏體不銹鋼的焊接接頭強韌性很好,一般不需要焊前預熱和焊后熱處理。在不銹鋼焊接領域,奧氏體不銹鋼占全部不銹鋼用量的80%。當鋼中的Cr含量大于16%時,室溫的鐵素體組織得到固定使得鋼材在所有溫度范圍內保持鐵素體態。因此,稱為鐵素體不銹鋼。當Cr含量大于17%,Ni含量大于7%時,奧氏體相得到固定,使得從低溫到幾乎熔點的范圍內均保持奧氏體態。
相關測試儀器:紫外線燈、鐵素體測試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