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工藝在輪轂生產中的應用
汽車輪轂生產工藝通常有兩種工藝,鍛造和鑄造。相對而言輪轂鍛造是好的,也是汽車愛好者喜愛的,因為輪轂越輕對加速、減速、過彎、油耗以及懸掛的負載都越有幫助,而剛性高也是一項令人心安的指標。鍛造相對鑄造是一項復雜的工藝,我們來簡單談談鍛造工藝在輪轂生產中的應用,鍛造分為以下三類方式:
固體鍛造,對結構簡單的卡車鋁輪轂,可以用固體鍛造的工藝生產。
先鑄后鍛,對于越來越精美的轎車輪轂,單一的固體鍛造很難生產出來的。這就需要采用先鑄后鍛,先用傳統的工藝如低壓鑄造、重力鑄造、金屬模鑄造等工藝生產出基本形狀的毛坯,然后再換到鍛壓機床上進行精鍛。對于大部分結構很復雜外觀很精美的輪轂,都可用這種工藝方式生產出來。
連鑄連鍛,用連鑄連鍛工藝可以生產出結構比先鑄后鍛更復雜,圖案更精美的鍛造輪轂。綜合機械性能比鑄造輪轂高一個檔次,其輻條會更簡結精細,更有仙骨般美感。
鍛造輪轂的生產工藝和步驟如下:
采用圓柱狀設計,直徑越大的輪轂就是用較粗的鋁材去鍛壓,與鑄造鋁圈轂使用原材料的制造方法愈然不同。
根據鋁轂寬度所需的J數切割鋁材。
先將鋁錠加熱攝氏400℃上下,此時便可以準備進行鍛壓。
熱鍛壓成型。噸數越高的鍛壓機所需的鋁錠工作溫度越低,所鍛造出來的產品晶粒較小,韌度也較高。
經過高溫高壓成型的粗胚溫度非常高,表面布滿黑色碳化物,必須使用叉動機來搬運.而經過酸洗表面處理之后的粗胚已經具有輪轂的雛型。
在T4及T6兩種熱處理機的長時間再加工熱處理后,粗胚的晶粒將更緊實,產品的韌度也會提高。
鍛造鋁轂必須靠著機械加工,將粗胚加工輪轂成型,因此工作內容包括胎唇成型、螺絲孔鉆洞、盤面車削及細部加工等步驟。
在涂裝之前,必須再檢查一次輪轂表面是否有瑕疵。
鍛造工藝在輪轂生產中的應用發展日漸成熟,為如今的汽車行業發展增光添色。
相關測試儀器:超聲波測厚儀、超聲波探傷儀、磁粉探傷儀、鐵素體測試儀。